2009年11月14日

英式哥德

寄件者 +Cambridge
劍橋國王禮拜堂
寄件者 +Canterbury
坎特伯利大教堂
寄件者 +Bristol
布里斯托大教堂
寄件者 +Stonehendge

蘇利斯貝里大教堂

在英國旅行的這幾個城市中只要是有哥德教堂我一定會走進去瞧一瞧,說真的英國除了倫敦以外其他小城鎮的景點一定都是教堂不然就是市集,當然這兩者是形成一個城鎮的重要的條件。而且大多數的市集其實就是教堂前的廣場,這跟台灣的廟埕擺烤香腸地攤是一樣的意思。英國的教堂大部分都是哥德式樣,這個由法國興起的式樣傳到英國後自然因為地方而有所改變,英式哥德簡單說就是更強調垂直線條,更尖銳,更纖細。

巴洛克教堂在英國較為少,最知名的就是聖保羅。但相對於巴洛克的裝飾我對於哥德的結構線條更為吸引,我覺得他的演變是因為結構上的突破,為了更接近上帝而企圖往天空增高進而演變一系列的哥德元素。哥德被形容是一種野蠻的風格,但他卻用最細緻的雕琢手法呈現,國王禮拜堂與西敏寺是我看過拱樂雕的最細的建築物。每到一個哥德教堂我一定會記錄下拱肋的圖樣,看到這些拱肋就讓我覺得像是結構力學計算的Diagram圖,這些線條都代表力傳導的方向。

所以在我的碩士論文裡我認為哥德是一種表達向量(Vector)演變的證據,從羅馬圓拱到哥德尖拱,這個拱上升的變位產生了痕跡,痕跡就是拱肋,飛扶壁。單就形式來說,向量的畫法是一個箭頭,回頭來看哥德樣式有非常多的指向性符號,我也把他視為是表達向量的一種語言。向量在這裡可以指力學上和精神上的,簡單來說我把向量看成是一種企圖指標,而哥德就是一種企圖接近上帝與企圖突破結構力學的一個時期。

2 則留言:

spm436 提到...

amazing pattern...

not only just a pattern,i can imagine lots of forces in them.

wei.tze 提到...

看來你的結構有在念...cut free bo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