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0日

Tate Modern & Bank Side

今天走了Thames River的南端,Tate Moden 跟 London Bridge 這兩個地方,也許因為之前就來走過,沒有特別讓人振奮的地方,Tate裡面展的是現代與當代藝術。當代藝術不外乎是想打破既有認知的呈現,而漸漸成為是一種媒體的傳達方式,也許可以說更是藝術家很直接的思考表現,漸漸拋開表現主體本身而更想呈現客題的意義。寫實派畫家會利用主角本身,再試著用表情來呈現想傳達的意義,印象派的畫家開始模糊主體本身的真實性,加入了非在場的感覺成為是一種光景描繪,我不太喜歡用什麼派別來稱呼,相信畫家們也不喜歡被分類,但這就像是建立一種語言來描述與分類它們好用來溝通。回到當代藝術,當代因為還在進行中還沒被界定名稱,開始完全拋開主體,只單純呈現客題,就是所謂很直接藝術家想要怎麼亂搞就怎麼亂搞,似乎是一種狀態的呈現,一種Force好了。所以看到一堆亂七八糟的東西塗在畫紙上,我真的看不出什麼端倪,只感受到一股力量這樣。也許他們只是在做試驗而已並不是真的要創做什麼,只是在幾百張圖中選一張好看的拿出來展覽,這樣說會不會是汙衊了當代藝術的價值,但我的意思只是藝術也可以不用很嚴肅的想講什麼東西,即使單純一條線或一張白紙有人喜歡看了有互動就有它的價值在,雖然我很不希望藝術是這麼的輕鬆自在跟不負責任,就像複雜的科技簡化了人類的技能,而當代的藝術語言變得越來越簡單,也可能漸漸的削弱了創作的本質意義。

2 則留言:

spm436 提到...

你講到這段"似乎是一種狀態的呈現,一種Force好了。所以看到一堆亂七八糟的東西塗在畫紙上,我真的看不出什麼端倪,只感受到一股力量這樣。也許他們只是在做試驗而已並不是真的要創做什麼,只是在幾百張圖中選一張好看的拿出來展覽,這樣說會不會是汙衊了當代藝術的價值,但我的意思只是藝術也可以不用很嚴肅的想講什麼東西,即使單純一條線或一張白紙有人喜歡看了有互動就有它的價值在"時候,讓我想到班雅明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67,68頁說的,他說具有革命性複製技術攝影的出現後,藝術家鼓吹了"為藝術而藝術"來反應,拒絕扮演任何社會功能要角,也不願以題材內容來分類。藝術品從其祭典儀式功能的寄生得到解放(藝術品最早的意義,社會功能),越來越多藝術品是為了複製而創造。其實是選擇問題(要不要有社會功能),不過就像你說,你覺得不希望藝術是這麼的輕鬆自在跟不負責任。

你可以把留言的一些功能關掉,例如把只能限制會員留言、還有要字詞驗證關掉,會比較方便。

wei.tze 提到...

有時想過其實不該有藝術家這個角色存在,因為角色這件事必須對你扮演的負責,要有劇本要有舞台,因為角色是別人賦予的而不是天生具有。所以說好像不能獨立的把藝術家抽離出來,所謂純藝術的藝術家好像只是不知道任何目的的創作。因此帶點社會議題是政治家、帶點環境議題是建築家,或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