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0日

'Architecture Up Close' - The Lloyds Building

寄件者 Lloyd's Building - Richard Rogers

Architecture Up Close 是一個每年舉辦的建築巡禮活動,開放七百個倫敦市區建築物供民眾免費參觀,特別是許多私人企業與住宅是平日無法進去參觀的,是最大型的建築實體展覽,相信不一定是念建築的小圈子會參加,因為今天就看到許多市民拿著手冊一間一間的尋尋覓覓。對於建築的學生這是個很難得的機會,一年一次只有兩天時間,這麼多的選擇只能挑重點看。對我來說倫敦第一首選當然是"Lloyds Building",由Richard Rogers 於80年代替英國最大的勞氏企業設計大樓,在當時是個最大型的建築計畫案也是最受爭議的一個。三年前只有機會看到外觀,今年可以進到裡面參觀真的是很難得。一大早就來排隊,因為這個一定是全倫敦最熱門的景點之一,不是建築系學生都知道是Richard是誰。
對於這樣一個工業建築宣言的建築在Archigram時代就已經提起只是Richard是賦予執行的重要一員,姑且不談到底這樣的建築型態在一個都市裡的角色,但是卻是一個宣示前瞻未來建築的一種語言,當然相對於今日的數位科技這樣子的建築這已經被稱做是傳統工業了,但在80年代當還充斥的現代主義時候出現這樣如此張牙舞爪的表情時是個很大的衝擊,也是這建築在建築史扮演的關鍵角色。以前沒很特別注意Richard的案子,自己對於High-tec 建築並不是那麼的愛好,總覺得少了點Calatrava的美學線條。但今天看完這案子讓我對Richard改觀,改觀的是我看到的是極度細緻的細部設計與近乎完美的施工品質,我看到比古口吉生或Carlo Scapa 更可怕的細部規劃,因為當一個這麼大規模的建築案時細部常常無法被照顧的完美,但是在這裡看到的每個接頭、鋪面、天花、立面材料,都被非常嚴謹的處理與分割。要看到底這建築師的細緻度在哪,看鋪面交接與樓梯扶手就可以看出來。特別是在蓋完家裡的案子之後,知道不同材料尺寸這件事要處理得很乾脆俐落是很困難的事。畫圖簡單,但如何現場放樣與預鑄五金可以完美的契合,這是需要何等的設計精準度與施工技術的配合阿。細部這件事情很有趣,mies 說過 "God lives in detail",當然整體的規劃失敗再完美的細部也無法表現,只是我覺得這是個態度問題,一個設計師如何細膩到照顧每個角落每個螺絲每個接頭,一但這些事情被很嚴謹的處理也許表示他對於其他事情也是如此對代,我聽過國滄在雜誌講過"細部不是建築師炫耀本領的媒介,而是處理材料質感特性的嚴謹態度",有時拋開一切複雜設計理論而很基本的構想一個扶手接頭時也許就是可以了解建築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的方式。

沒有留言: